出售外賣制服會不會造成侵犯商標權?
文章來源: 精彩商標 發布日期:2017-09-11 14:36:24 瀏覽次數:1548次
網上外賣制服有沒有可能搶到免費的飯菜?業內人士表示,送貨人員需要使用訂單系統來取餐,而不是看衣服是否有未經授權的銷售或侵權行為
最近幾天,一條關于網上外賣工作服的新聞,穿著它們,可以免費去商店吃。有網友宣布,他們在網上購買了外賣服裝出售。”哪里都不需要錢吃飯,只要把錢遞給我,我進店時就讓我快點走?!边@則消息曝光后,引起了許多網民的熱烈討論。
3日晚,記者從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幾乎不可能穿外賣工作服,免費吃飯。據業內人士介紹,送貨時需要核對雙方的訂餐號碼和食品信息,就餐者一般采用GPS定位,方便企業通過定位確認快遞員的身份。對于網上銷售送餐服,法律界人士提醒,未經平臺許可,網上商城商戶擅自制作、銷售帶有平臺商標的產品,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涉嫌侵犯外賣平臺商標權。
你能穿外賣工作服免費吃嗎?
近日,有網友爆料,自己買了一件外賣工作服,“哪里吃飯沒錢,進店時遞給我,讓我快點走?!本W友立即在網上購物中心出售的外賣平臺上發布了送貨員服裝的截圖。圖為顧客的服裝售價為119元。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外賣突擊衣”、“外賣工作服”等字樣發現,不少商家出售的各種外賣平臺信使服,標價從28元到100多元不等,大部分外賣突擊衣在圖片介紹中標明:可以定制“餓了”,“百度”外賣平臺等快遞服,還有薄厚的絨面革。不同之處。
這則消息曝光后,引起了網民們的熱烈討論。有網友對此提出質疑:穿外賣衣服,就可以在店里吃飯,而不必經過其他環節?也有網友認為,無論是真是假,外賣快遞服裝都可以隨意購買,其中蘊含著一些潛在的社會隱患:如今,外賣食人現象屢見不鮮,人們對此幾乎毫無防備。如果外賣快遞的衣服很容易買到,有人會用這個偽裝成外賣人員來犯罪嗎?
外賣平臺工作服誰都能買
在網上商城,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商家作為買家。一位商家表示,這家外賣餐廳的應急套裝目前銷售的是“2016年9月相同的官方款式”,“沒有顏色差異”,售價119元,內襯有劃痕的天鵝絨。這件沒有法蘭絨襯里的外賣衣服以62元的價格出售。其中一家商家表示,如果批量定制10件以上,可以降價到58元一件..
談話中,記者故意透露,他不是外賣平臺的送貨員,問他是否可以買送貨服,商家回應稱“沒問題”。
另外,有商家注意到近期“穿外賣工作服免費餐,提醒記者”在這件衣服上還需要錢..當記者建議他想買一件晚禮服“試穿”時,一位商人謹慎地說“不想賣”,并說“外賣哥戴著這個印刷字,平時戴著會不舒服”。
訪問期間,記者注意到,除了同樣的外賣應急衣外,一些企業還出售外賣箱和頭盔,供各種食品配送平臺使用。消費者只需花200元左右,就可以和外賣送貨人員完成同樣的配置。
免費吃飯不靠譜
你是說“你可以穿外賣的衣服免費吃”嗎?多位餐飲業員工告訴記者,基本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其中一名快遞員說,他們的外賣平臺收到了訂單,發出了接送餐食的訂單,并且有一個固定的送餐系統。“接到客戶訂單后,后臺會根據我們的距離和閑置情況進行配送。因為我們的接收電話整天都在全球定位系統上,所以當我們被發送出去時,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哪里,無論是商人還是客戶?!?/span>
送信人說,訂單發出后,乘車人(外賣送信人)會趕去商店,到達時點擊“確認到商店”。如果顧客點了意大利面,騎手要等到餐館來了才開始做飯。如果是米飯或其他產品,他會事先準備好的。在與商家確認訂單號后,他會在離開餐廳前在系統中訂購“提貨”。分配?!?/span>
一些食客說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中確實犯過錯誤,但很少。“一方面,有客戶提醒,另一方面,公司停滯不前,有時會出現取錯訂單的情況,但這一切都發生在同行之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聽說過普通人拿走了什么?!薄?/span>
此外,不少商家告訴記者,他們與送信人之間的溝通不是“衣服識別”,而是根據雙方系統中的單號和盤子信息,在交接前進行核對確認。一些企業表示,他們與一些快遞員合作了很長時間,并且彼此熟悉?!叭绻憧纯茨愕哪?,你就能看出他是否是一個送貨員?!薄?/span>
幾位送信人還透露,他們的衣服都是公司統一發放的,“一般一年四季都會有一套衣服,包括夏冬頭盔、保溫箱等,但這些衣服丟失或損壞,你可以找公司來補,沒有嚴格的限制,更不用說通過淘寶網購買了?!?/span>
或侵犯外賣平臺商標權
關于網上外賣和送貨,北京律師事務所韓曉律師說,淘寶商家未經平臺許可制造和銷售平臺商標產品,是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或者銷售偽造或者未經許可的注冊商標標志的行為。根據我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的有關規定,商家涉嫌侵犯平臺商標權。涉嫌侵犯商標、字號,涉嫌不正當競爭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同時,對于一些網友擔心的“送信人的衣服容易買到,或者存在社會隱患”的問題,韓寒說,如果商家知道買衣服的人是為了犯罪行為而買的衣服,還與其進行交易,那么當買衣服的人犯罪并造成傷害時,商家也應該承擔責任;否則,商家不會承擔責任,而只會對賣假衣的人負責。責任。
從買受人的角度來看,利用所購服裝的偽裝身份從事詐騙、膳食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可以追究其民事責任和退還食品費用;被調查擾亂社會秩序的,應當處以警告、罰款或者行政拘留;對欺詐行為,可以追究嚴重或者刑事責任。從外賣平臺的角度來看,應該采取措施防止未經授權的商家出售類似的服裝。此外,就外賣平臺的消費者和合作伙伴而言,在取餐和送餐過程中應檢查送貨人員的身份,不應讓非法分子有機會利用他們。